2022年科普类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推荐)-九游会ag

时间:2022-06-11 15: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科普类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科普类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推荐)

科普类纪录片的观后感5篇

第一篇: 科普类纪录片的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看完这部纪录片,心里十分感慨。这部片子主要讲的是一个名叫“活水中学”的学校乐团从默默无闻到全国铜奖的故事。

其中的那个老师——藤重。藤重是一个很有激情的音乐老师。他主要是用一种叫欢乐教学的方法。既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让学生感到快乐。藤老师也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师仅仅用了一年就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乐团,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乐团。其中刻画了许多很厉害的学生。藤老师还讲一个低声部吹得不好的学生鼓励成了一个低声部部长和独奏,但成功终归是两个字——多练。

我觉得我们和她们很相似,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初学者,吹得不好,我们必须多练习才可以成功,我们的老师也很好,有幽默的徐老师,严厉的龚老师......我们必须团结一心,然后,才可以夺冠,我们不可以捣乱,不会吹的地方就吹轻点,不要因为要出风头就吹得响,一切听指挥的安排,每天回家要多练才可以吹好。

首先是坚持,在这部片子里,有几个学生几乎想放弃,但她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就很值得我学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持之以恒,团结一心,多用心练,就一定可以成功,所以他们最后得到了铜奖,但他们还是很开心。

在这部片子的最后,讲到了他们感恩老师,因为他们老师很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感恩老师的。

第二篇: 科普类纪录片的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1700字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资料,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资料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视频,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我透过其明白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先,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一样于故事片,也不一样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齐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就应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我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向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最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我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行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以前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能够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我,封闭了自我,也断送了自我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礼貌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向坚持自我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能够原谅,但不能忘记。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齐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第三篇: 科普类纪录片的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如何的家庭教育才能教出健康的孩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1】 央视十二套三集纪录片《镜子》所反映的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描述了几个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揭示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也说明通过一定的教育,问题孩子还是能够有所好转的,但同时也强调,家长的改变和家庭氛围的改变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总之,这个纪录片所涉及的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能不认真面对和谨慎处理。

关于家庭教育,在当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切的社会问题无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说根源于完全失败的家庭教育。这个观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人们的头脑已经清醒了,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但是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现状是多数家长还在延续错误的观点和方法,而且对此茫然不觉。不仅如此,有些家长还回过头来埋怨孩子,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说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听话,这就无药可救!

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专家确实是对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说却没有公认的观点和看法,更何况很多所谓家庭教育专家和机构还夹杂着功利性,这怎么教别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让本就迷惑的家长无所适从,往往花了钱却受不到什么效果。

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中国传统教育中寻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带着批判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怎么能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教育呢?在我看来,现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却又无能为力,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又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于是在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中间矛盾着、徘徊着、痛苦着!

其实,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几千年不变,在整个传统教育中处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极为科学有效的,这从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各行业都名家辈出就能够证实。可是现代人总想发明,总想创造、总想标新立异,认识不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方面看,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要想回归正确的轨道是需要时日的,也是需要付出点代价的,若不碰个头破血流是不会死心的,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接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但是总有一天会接受,我相信这是一定的!

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

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几年前从龙应台的文章中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头猛地一惊。

她写道: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而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孩子往往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之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爆发。

有人说是父母的更年期遇见了孩子的青春期,所以矛盾迸发了。

可真正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家庭教育。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

最近,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可以说给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我也认真地看完了三集。

感触很多,一时间还难以消化,因为值得思考的地方太多。

而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不再相信爸妈的孩子。

一个孩子不再相信自己的亲身父母,那是怎么的一种对抗?

哪怕父母说自己参加关于教育的课程之后会改。

但他一点也不相信。

父母以为他是因为早恋而不想上学,从来没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妈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儿子说不会相信妈妈会改。

40年的脾气说改就改?不可能。

他不断试探着父母,但是内心如同坚冰,而将希望放在小小的女友身上。

看看这些孩子,都对我们说了什么?

我觉得我们不是中了病毒,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感受。一个12岁辍学的女孩说。

我觉得这里挺好,虽然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精神感受上好很多。

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这是对失败家庭教育的控诉。

央视《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3】

有父母说,孩子如今变成了这样,完全是自由惯了,我们给了孩子太多自由了。

而实际上是行为上放任,精神上却紧紧管束。

如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点,完全不像我们的先辈。

那时候是强调物质上丰富起来,让孩子吃饱穿暖。

那时的人都很淳朴,社会也不是现在的模样。

就拿如今风头正兴的共享单车来说。

以前的父母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次在粉店吃粉,一个男孩高高兴兴地跑进来,跟妈妈说自己找到了一辆自行车。

不要付钱的自行车,等会还要骑回家去。

本来是共享的东西,但是那把锁被人撬了。

这个孩子像捡到宝一样想着占为己有。

父母要不要教?

怎么教?

如今,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一个正确地价值观,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为经济发展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没有精神的构建,物质的满足最后让孩子觉得没有方向,信仰丧失,理想缺位。

而且情感教育缺失,成为如今的教育之痛。

学校教育无法在情感上弥补孩子的缺失。

比如留守儿童,影片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夏阳。

父亲是船厂工人,母亲在做保姆。

25岁的夏阳不想工作,沉迷网吧,甚至不谈朋友。

沉默的父亲借了1万外债送他去了训练营,希望能改变孩子。

25岁真的不能说是一个孩子,应该说是一个男人,本应该担当很多的责任了。

可他一直是留守儿童,好像一直没有走出来。

他的世界里,父母是缺位的,没有父母的爱注入,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

我们村也有一个26岁的小孩。

他妈妈在他10岁的时候病逝了,一直由奶奶带着,但是奶奶非常宠溺他。

一看到爸爸教育儿子,就说没娘的孩子被欺负,可怜。

然后就一把老泪地把孙子搂着。

第四篇: 科普类纪录片的观后感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上周日,--党支部组织观看了由央视、中影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影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通过镜头展现强国风采,传递中国力量。电影带来了视觉与心灵双重震撼,为祖国感到自豪。

  展示的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中部崛起,东部率先;
生产总值增速稳居世界第一;
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173项扶贫政策;
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世界第一;
全国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每一个数字,每一份成绩,都是奋斗的缩影,述说着这个庞大而又强大的国度五年来蒸蒸日上的功绩。这些成就,带给观众的是憧憬和希望。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贫穷的民众变富了,落后的地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了,各类资源均衡了,贫富差距缩小了,这是国家崛起、强盛的基础。

我们应该有希望,还要和勤奋做伴,才能如虎添翼。我国自主生产的复兴号列车、c919大飞机、蓝鲸2号、蛟龙号……一系列科技成就,折射出我们庞大的人才储备,以及他们为科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停歇的奋斗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国家迈向科技强国那铿锵有力的脚步。这是大国实力极佳的写照,身为中国共产党人,我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当看到科学家、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诉说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守时,我们怎能不动容,怎能不坚信这是个有希望的时代,这是个可以让奋斗者出彩的新时代,他们是谱写时代鸿篇的挥毫泼墨者,也是未来生活的拓荒者。  电影中用百姓视角聚焦国家发展,又以国家的视野关注百姓民生。脱贫攻坚、医疗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体制等各领域的显著成就,让个体的奋斗与社会发展交织产生的磅礴之力扩散。既展现了生动的百姓生活,也呈现出全国人民积极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体现着人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和管理理念。

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饱经风雨,如今以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全方位的视角深层次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以恢弘气势、精美画面、激昂的配乐和振奋人心的解说词,将中国五年来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艰苦奋斗扶贫攻坚,心系同胞海外撤侨……等等足以载入史册的非凡成就一一展现在大银幕上,为中国人民了解伟大祖国,为全世界了解辉煌中国,献上一部真实、感人、意义非凡的国情大片。

  《厉害了,我的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影片中无数壮观恢弘的大规模航拍镜头,展示着祖国的壮美山河、卓越成就所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扑面而来。我们自豪于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沉浸于这一首首奋斗之歌谱写的诱人旋律,我们庆幸于当希望配以勤奋依旧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同时,我们新一代学生党员更应该向他们学习,为祖国发展、为中国制造,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 科普类纪录片的观后感

纪录片 榜样 观后感 2021榜样观后感央视纪录片心得


观看“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学习榜样的力量,争做合格党员。以下是wtt带来的20________央视榜样观后感范文,欢迎借鉴。

20________央视榜样观后感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根据北河泾街道党工委的要求,10月27日,常楼社区党总支组织了社区的党员干部观看了《榜样》专题片,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员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通过这一次的观看学习,使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更加坚定信念,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发挥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作用,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20________央视榜样观后感
第 1 页 共 4 页

10月27日下午,北庄村党总支组织行政支部党员共同收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
该节目以“不忘 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讲述了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乡村教师支月英、大国工匠李万君、党工委书记苗振水等六位优秀个人和一个优秀党支部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观看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表示要将榜样精神发扬到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20________央视榜样观后感
“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于10月26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为了更好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以先烈先进作为镜子,向榜样先锋看齐,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公管学院党委组织硕士生、本科生生党支部党员代表40余人在学院202会议室观看直播,博士生党支部成员则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学习。公管学院党委书记马冬卉、党委副书记童文胜、研究生辅导员罗东春、本科生辅导员徐川与党员同学一起观看学习。
第 2 页 共 4 页

《榜样》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观看直播过程中,各位党员同学深深的为104岁老红军秦华李长征中虽腿部中枪仍然跟着走而感动;为带领山区百姓致富,经过三年失败终将天麻实验成功,坚守信念的罗官章而感动;为三十六年坚守在偏远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播撒希望,无怨无悔的支月英而感动;为坚守共产党人坚定,独具大国工匠的李万君而感动;为老乡们的“服务器”苗振水而感动;为“救过人、卧过底、毙过匪”的李贝而感动;为党龄60年、从医73年依然坚守一线的吴孟超而感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硕士20________级党支部郭金元表示要以这些优秀党员为榜样,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博士20________级党支部万凯表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本科生党支部王一璇表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不畏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委副书记童文胜作为博士生党支部成员之一,在看后也与博士生党员一起分享了他的观后感,他谈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基层支部榜样,让我们深深的懂得学生基层支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重第 3 页 共 4 页

要,作为支部成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身体力行“两学一做”。

第 4 页 共 4 页

推荐访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